一日三餐,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時刻,也是疾病為我們發出預警的關鍵時刻。
注意觀察餐后身體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
餐后是自測腸胃健康的關鍵期
進食過后,腸胃開始工作,此時,一些平時隱藏的腸胃不適癥狀,很有可能會暴露出來。
如果飯后出現以下4種問題,可能是疾病導致的,就需要當心了。
1、脹氣
吃完飯脹氣的人,可能與進食過快、狼吞虎咽有關。
如果改變進餐速度后癥狀仍無改善,應考慮是否有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
2、腹瀉
飯后立即腹瀉,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會發作,有時有便意但上廁所卻無大便,人也沒有消瘦,可能與慢性過敏性腸炎有關。
3、嘔吐
經常出現飯后嘔吐,建議做胃鏡檢查。除了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還可適當吃點胃動力藥或胃黏膜保護劑。
4、打嗝
打嗝的病因有很多,多由消化不良引起,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癥也會導致打嗝頻繁。
此外,如果突然打嗝不斷,并伴有消瘦、食欲減退等癥狀,需要引起注意。
剛吃完飯,做什么最好
一日三餐后你會做點啥?
有的人會刷碗、有的人會刷手機、還有人會刷步數……那么,哪個才是飯后正確姿勢?您知道嗎?
忌:立刻運動
吃飽了,運動一下并不能消食。尤其是一些劇烈運動,更不應馬上就做。
因為運動時,人體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而且,飯后馬上運動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胃下垂及做過胃部切除手術的人群尤其不利。
忌:馬上躺下
吃飽了就躺下,不僅容易誘發胃食管反流等腸胃疾病,還容易長胖,也不利于控制血糖。
白天進餐后不宜立即臥床,晚上睡前2~3小時不宜再進食。
宜:小坐一會兒
為了確保心、腦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進餐后不要突然起身,以免引起心腦血管供血不足。
吃完飯在原位小坐十幾分鐘,然后再起來走動。
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餐后時間選擇合適的運動——
飯后半小時內:不要劇烈運動,可以做些輕量的活動,比如洗碗、擦桌子、掃掃地等。
飯后半個小時后:可以進行走路、廣場舞等等低強度的運動。
飯后1小時:可以進行快走、慢跑、跳操等中等強度的運動~
要注意的是,如果飯后做運動的時候感覺到身體不舒服,最好先緩緩再做,免得傷害身體。
電話:0794-7222866 | 地址: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第三工業園區
建昌幫藥業有限公司 | 贛ICP備1700421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