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認定,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多項研究均明確指出,走路在防病、抗癌、長壽方面功效突出。具體而言就是,走路可以預防脂肪肝、心臟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緩解骨質疏松,改善腰、肩、頭部疼痛,遠離老年癡呆等等。
走路一定要注意量
走路功效這么多,那是不是走越多越好呢?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每天走路步數與死亡率的關系。
結論有兩點:
1、步行的確有益健康,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2、每天行走越多,死亡風險就越低,但是走到一定的量死亡風險不再下降,也不上升。
“暴走”也會傷身
小編經常看一些人在朋友圈曬步數,動不動就2萬步、3萬步的。然而走路太多,會對身體產生損傷,首當其沖的便是膝蓋。
長時間這樣暴走,人的半月板(膝關節當中,在股骨和脛骨之間)最受傷。主要有兩方面:
1、軟骨不間斷地摩擦,容易引起炎癥出現水腫;
2、骨關節也有使用年限,無論身體條件多么好,骨關節都存在老化和功能退變的問題。
骨關節也有使用年限,無論身體條件多么好,骨關節都存在老化和功能退變的問題。
因此,我們要適量減少骨關節的摩擦。
走路注意事項
走路鍛煉,是有很多注意事項的。
時間:下午走路最佳。早晨六點到十二點是心腦血管事件高發階段,晚上光線差,容易跌倒。
地點:不要在大馬路旁邊走路。空氣污染,肺功能得不到改善。走路的地方最好有樹。
走路的狀態:散步不可過度、頻率不要太高,走完后最好是微微出汗的狀態。
不同走法,作用不同
另外,不同的走法,鍛煉的效果也不同。
1、調理便秘——扭著走
在健步走的過程中,加大腰和胯部的轉動,讓身體在行走中有節奏地扭動起來,可以促進排便,防止便秘。
2、減腰圍肚子——敲著走
走路時捎帶手加些動作(比如敲帶脈),每天堅持10分鐘,能很好地幫助減腰圍。
3、養腎護腎——踮腳走
每天踮起腳走10分鐘左右,中間可以走走停停,可以按摩足三陰,溫補腎陽。
4、護頸椎——“10點10分”走
雙臂向上斜舉,就像表針指到“10點10分”的位置上,抬頭挺胸,進行行走鍛煉,每天堅持。有助于鍛煉肩部、頸部肌肉,緩解和預防頸椎疾患。
5、冠心病患者——餐后1小時慢步走
要在餐后1小時慢步走,以免誘發心絞痛,長期堅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謝,并減輕血管硬化。
電話:0794-7222866 | 地址: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第三工業園區
建昌幫藥業有限公司 | 贛ICP備1700421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