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收好這份養生全攻略!
閱讀
| 發布日期:2022-02-14 09:02:49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國是由來已久的習俗。元宵節吃元宵、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合家團團圓圓,還有御春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因而,元宵節也是養生節,元宵節吃元宵,美味與健康兼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元宵節養生攻略,快來看看吧。
元宵屬于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還含有油脂,但卻缺乏營養素,除了熱量和糖外并沒有太多其它營養。這樣的食品不適合當早餐吃,除了缺乏營養外,還因為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是最弱。而元宵外皮的部分多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現泛酸、燒心等情況,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一般來說是吃三個元宵就要減去半兩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覺的時間離得比較近,最好也別吃元宵,因為這類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吃過元宵后最好活動兩小時以上再睡覺。經水煮,元宵中的不少營養成分如微量元素、營養素就溶在湯里。因此吃元宵不能忘喝湯。喝湯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即民間常說的“原湯化原食”。不過喝湯一定要注意別在湯里再加糖。
吃元宵還要注意不能太燙,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則很可能燙傷口腔和食管的黏膜。醫學研究已經證實,食物灼傷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關疾病。吃元宵時,可分為小塊食用,細細咀嚼有利于消化。由于元宵的餡料多以糖及果料為主,再加上在制作的過程中加入不少的植物油或動物油,因此含有很高的熱量。在吃元宵的時候可以適當吃一些維生素含量相對豐富的水果、蔬菜等來均衡營養。一些酸性食物以及肉類則不適合與元宵同吃。
發熱患者的胃腸道處于相對抑制狀態,因此應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
元宵含糖量較高,患者若貪圖口福,可使血糖急劇升高,不僅會加重病情,還會誘發酮癥酸中毒。患者的胃腸道正處于充血、水腫狀態,吃元宵會加重胃腸道負擔。病人應吃些米湯、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元宵中的油脂、糖等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流緩慢,心臟供血不足,誘發心絞痛等癥發作。
免責聲明:本文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