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普及中醫藥知識,培養中醫藥預備人才,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及學習中醫藥文化,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登高幼兒園特組織此次小學生進入建昌幫非遺紀念館研學活動,宣揚中藥知識和中藥傳統炮制方法。
認識建昌幫,認識中醫藥
研學活動期間,建昌幫非遺紀念館講解員非常耐心、細心的為小朋友們講解了建昌幫的歷史文化及各種中藥材的基本知識。
認識建昌幫
講解員小姐姐面對著建昌幫歷史文化墻,自豪且自信的向小朋友們講解這建昌幫的歷史文化。
“中華老字號”建昌幫,源自1072年,北宋神宗年間,建昌軍(今江西南城)推行王安石的市易法,設立建昌軍藥局,推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膏丹丸散,提倡成方規范,依法炮制,使藥材集散交易興隆,成為全國的一個藥材集散地,有“無建不成材”、“藥不至建昌不行”之譽。
講解到梅花鹿的時候,小朋友表現的非常有興趣,出于對動物的喜愛,小朋友們聽得非常認真;
梅花鹿(Cervus nippon),鹿科鹿屬哺乳綱偶蹄目,因全身遍布鮮明的白色梅花斑點而得名。鹿因諧音“祿”“路”,在民間有“幸福”“愛情”“長壽”“升官”等美好,吉祥的寓意。在諸多世作和神話故事中都有鹿,如“麻姑獻壽”湖中就有能鹿銜靈芝,寓意延年益壽、健康吉祥、永保青春。
鹿的全身都是寶,皆可入藥,比藥用價值極高,常見有補虛壯陽的鹿茸和鹿血、壯筋骨的鹿筋、補氣的鹿皮、補腎壯陽的鹿胎和鹿鞭。
緊隨講解員小姐姐的步調,小朋友們來到了古代建昌幫十八家大藥房盛況還原沙盤區,講解了建昌幫鼎盛時期,18家大藥房前后店的經營模式。
認識中醫藥
隨后,小朋友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井然有序地參觀了中藥展示柜,對一些常見的中草藥進行了初步的認識。
紫芝能養心安神,補氣益血。用于虛勞,頭暈失眠,食欲不振,咳嗽氣喘。關于紫芝有動人的傳說也有美麗的詩歌。秦末,四皓先生隱居九里溝,所作《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燁燁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安歸,駟馬高蓋,其憂將入,富賁之留人,不知貧賤而肆忘。”
人參,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古代人參的雅稱為黃精、地精、神草。人參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之一,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貴藥材。
炮制技藝,炮制工具
研學活動期間,建昌幫講解員小姐姐,還講解了建昌幫藥柜上藥物編排的規律,帶領小朋友們觀賞建昌幫植物標本和精制飲片標本,“建昌幫”飲片外形以“斜、薄、光、大”為特征,色澤鮮艷、氣味純正、香氣濃郁,毒性低,療效高。炮制過程中嚴守凈選、切制、炮炙三關,做到“炮制雖繁,必不得省工夫;輔料雖貴,必不得短斤兩”、“謹伺水火不失其度,炮炙精細逞其巧妙”。
帶領小朋友們認識建刀,建昌幫建刀為全國中藥行業“三把刀”之首,故藥界至今有“見刀認幫”之說。作為建昌幫專用的刀具,具有刀重把長,刀面闊大,刀口線直,刃深鋒利,吃硬省力,一刀多用"等特點。
小朋友在觀看切制通草的過程中非常感興趣,躍躍欲試,但是出于安全考慮,并沒有讓小朋友去體驗,但是講解員小姐姐表示,等到小朋友們能保護自身安全之后,隨時可以來體驗。
在“建昌幫”炮炙十六法中,以炆、煨、炒、炙、蒸法為特色。此次研學活動,建昌幫還特地展示炒制王不留行,小朋友也近距離觀賞爆炒王不留行過程。
建昌幫非遺紀念館的講解展示結束后,建昌幫特意組織小朋友們在建昌幫送的明信片上畫畫留念。
最后,講解員小姐姐帶領著小朋友們進入藥植園,認識很多藥食同源的食材,如山楂、桑葚等。
受益匪淺,傳承發揚
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們紛紛表示這一次的建昌幫非遺紀念館研學活動讓他們受益匪淺,不僅學習到了中醫藥文化知識,而且感受到了中醫藥文化的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日后建昌幫也將繼續打造組織更優質的活動,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一起來學習與認識中醫藥文化知識,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在傳承發揚中醫藥文化的道路上,不會止步不前,只會越來越壯大。
電話:0794-7222866 | 地址: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第三工業園區
建昌幫藥業有限公司 | 贛ICP備1700421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