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珠)
Ejiao
ASINI CORII COLLA
本品為馬科動物驢Equus asinus L. 的干燥皮或鮮皮經煎煮、濃縮制成的固體膠。
【炮制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烘軟,切成1cm左右的丁,照炒法(通則0213)用蛤粉燙至成珠,內無溏心時,取出,篩去蛤粉,放涼。
炒制后降低了滋膩之性,同時也矯正了不良氣味。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表面棕黃色或灰白色,附有白色粉末。體輕,質酥,易碎。斷面中空或多孔狀,淡黃色至棕色。氣微,味微甜。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肺、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勞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用法與用量】3~9g。烊化兌服。
【貯藏】密閉。
【臨床主要應用】
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萎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缺鐵性、失血性、營養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多種貧血患者; 用于虛勞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血小板減少、胃腸潰瘍等出血癥等。 阿膠珠含有明膠原、骨膠原、蛋白質及鈣、鉀、鈉、鎂、鋅等多種微量元素,所含蛋白質水解后能產生多種人體內必須的氨基酸;具有加速紅細胞、血紅蛋白生成和止血的作用,可改善體內血鈣的平衡,促進體內血鈣的吸收; 用于創傷性休克的治療,有預防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的功效。同時還能增強體質、改善睡眠、健腦益智、延緩衰老,有助防治包括癌癥在內的多種疾病。
【主要化學成分】
阿膠多由骨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物組成,總氮量為16%,含17種氨基酸、糖胺聚糖類-硫酸皮膚素及鈣、硫等18種無機元素等。
阿膠珠與阿膠丁的比較研究表明,相同條件處理的水解液,經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測定其所含氨基酸,兩者均含相同種類的氨基酸,但阿膠丁氨基酸總量為63.55%,阿膠珠氨基酸總量為73.13%。阿膠珠較阿膠丁含量高,是因經燙珠后水分大大降低,同時燙珠溫度可達140℃,肽鍵易斷裂,亦使氨基酸含量提高。而燙炒受熱時間短,氨基酸種類并無變化。阿膠燙珠后,可入湯劑煎煮,而且易于粉碎制備丸、散等制劑。
【注意事項】
①《本草經集注》:得火良,畏大黃。
②《藥性論》:薯蕷為之使。
③《本草經疏》:性粘膩,胃弱作嘔吐者勿服;脾胃虛,食不消者亦忌之。
④《本草匯言》:胃弱嘔吐有寒痰留飲者當忌之。
⑤《本草備要》:瀉者忌用。
【文獻溯源】
漢代有炙令盡沸(《金匱玉函經》)。 南北朝劉宋時代有豬脂浸炙(《雷公炮炙論》)。 唐代出現了炙珠(《外臺秘要》)。 宋代增加了蛤粉炒(《全生指迷方》)、炒黃(《太平圣惠方》)、米炒(《圣濟總錄》)、麩炒(《產育寶慶集》)、水浸蒸(《類編朱氏集驗醫方》)等方法。 明、清增加了草灰炒(《普濟方》)、面炒(《本草綱目》)、蒲黃炒、牡蠣粉炒(《本草述鉤元》)、酒蒸(《得配本草》)等方法。 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蛤粉炒、蒲黃炒等。
【醫藥典故】
阿膠與人參、鹿茸并稱滋補三大寶。《神農本草經》稱其久服輕身益氣,具有美容養顏、滋陰補血、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皮膚白皙,吹彈可破。《新唐書》在寫到晚年武則天時說:太后雖春秋高,善自涂澤,令左右不悟其衰。宮中御醫經常給其服用美白如玉湯,成份有阿膠、黑芝麻、木瓜、白芷、玉竹、山楂等美容養顏滋補之品,經常服用調理,才使武則天膚色美白如玉,光滑細膩,艷麗無疵。
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
虢國夫人峨眉長,酥胸如兔裹衣裳。東萊阿膠日三盞,蓄足冶媚誤君王。
這兩首詩,分別出自《全唐詩》、《莞爾唐史》,為明代朱克生所作。說的都是阿膠養顏的故事。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在《秋夜梧桐雨之錦上花》寫到:"阿膠一碗,芝麻一盞,白米紅餡蜜餞,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帶笑看,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道明了阿膠美容養顏的特殊功效。
電話:0794-7222866 | 地址: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第三工業園區
建昌幫藥業有限公司 | 贛ICP備1700421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