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幫的中藥交易特色
閱讀
| 發布日期:2021-08-23 10:45:41
“建昌幫”是我國南方一大藥幫,以中藥飲片炮制和集散經營而著稱,歷史淵源悠久,影響地域廣,在海內外中醫藥界均有較深的影響,享有“藥不過建昌不靈(行)”“建昌名醫譽天下”“建昌認同似金規,不過建昌藥不靈”等美譽。 
旴江自古就是建昌與外地商品流通的主要運輸渠道,在明洪武年間建昌便建有“江遞運所”“旴江驛”。建昌東南面與贛南、福建相鄰,交通路徑較多,因此發達的建昌幫在江西的很多其它縣市以及福建、廣東、香港、臺灣與一些東南亞國家都有較多商業往來,后來造成廣泛影響和流傳。對外藥材經營主要是通過書信、口訊、面議。每年“廟會”期,各地的藥商匯聚于建昌進行藥材買賣,大宗藥材及加工炮制品批發后經江再銷往其它地方的網點。建昌幫對外的藥材交易量頗大,據吳官輝(其父親是豫興行的老板) 所見,當年建昌買賣鹿茸如同木柴,開盤買。《江西貿易》創刊號文章《贛省外銷特產》中記載“藥材江西產,極為豐富,每年輸出都為巨,其中可外銷居多者山藥、澤瀉、白芷、茵陳、車前等”。在1938 年的《江西貿易概況》記:“藥材,本省輸出甚多,如山藥、澤瀉、白芷、茵陳、車前仁、荊芥穗、黃梔子、枳實、使君子、姜黃、前胡、粉葛、萍術等項均有出口,每年輸出額,據中藥業人士估計約值1 000 000 元。”這些出口藥材中的大部分如山藥、澤瀉、枳殼、使君子、姜黃等長期以來是建昌的土特產,有些也是建昌幫的特色中藥加工炮制產品,在建昌中藥特色炮制工具中便有枳殼榨、澤瀉籠,由此可以推斷建昌幫的中藥外銷當時在江西省外銷藥材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據梅開豐的《建昌幫中藥業簡史》報道,建昌幫的經營曾壟斷了江西、福建等道州縣,輻射香港、臺灣、澳門,遠至馬來西亞、新加波等地。建昌幫在明清幾百年間經過了一個質的升華發展過程,在中藥飲片加工炮制和經營銷售方面形成獨到特色,并在相當長的時期保持著這種繁榮旺盛的狀態。在積累傳統經驗和積極與外地藥業往來的基礎上,逐漸地積累擴大,逐漸地具備了這些特色和規模,建昌幫走到興旺發達的階段。《清史稿》記載:“乾隆年間,贛、閩、浙商幫、官幫大興。”乾隆時期正是建昌幫發展最為鼎盛時,很明顯,由于生存發展的需要,為了不使建昌已經形成的獨特的地制方法外傳,為了盡力擴大經營銷售的規模范圍,建昌幫便自然而然地在此期間形成藥幫———建昌幫,在藥界贏得了信譽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