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幫”是我國南方一大藥幫,以中藥飲片炮制和集散經營而著稱,歷史淵源悠久,影響地域廣,在海內外中醫藥界均有較深的影響,享有“藥不過建昌不靈(行)”“建昌名醫譽天下”“建昌認同似金規,不過建昌藥不靈”等美譽。
經過明清兩個朝代的發展,建昌幫已經很發達。建昌傳統中藥炮制方法是歷代從事醫藥業的人們不斷積累豐富起來的。建昌幫以中藥飲片加工炮制和集散經營銷售兩方面特色著稱。在飲片炮制方面“工具、輔料、工藝獨具本幫的傳統風格,講求形、色、氣、味,毒性低,療效高。”
豚刀(建刀) 、雷公刨是最具特色的加工工具,是全國有名的三種中藥加工刀之一(另兩種是禹州大圓型禹刀,樟樹藥幫是小刀面漢刀) 。藥界過去有“見刀認幫”“刀法不同,建刀更有用”的說法;另外還有枳殼榨、檳榔櫸、澤瀉籠、茯苓刀、附子篩、麥芽簍等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工具;輔料方面以谷糠最獨特;各藥店“炮制雖繁,必不得省功夫,輔料雖貴,必不得短斤兩”;煨附、姜半夏、枳殼、檳榔、明山藥、賀茯苓、熟地等是建昌幫的中藥加工炮制特色性品種。
這些炮制工具、輔料、方法、工藝目前在建昌幫藥業仍保留著。這些炮制特色是建昌從事藥業的人們經過長期追求藥材質量和藥效精確才達到的成熟水平。梅開豐等著的《建昌幫傳統中藥炮制法》對建昌幫中藥炮制特色和一百零二味中藥的建昌傳統炮制工藝方法作了詳細的敘述。
建昌幫經營方面分藥店、藥棧、藥行,各有特點。藥店是丸、散、膏、丹、蒸、刨、炒、炙樣樣行,零售為主;藥棧有生、熟藥棧,批發兼零售;藥行經營銷售量大,主要從事與外地藥商的大批藥材生意。各藥店師傅要求學徒不僅學手藝,更是學嚴謹認真的制藥作風,還學待人接物,這是建昌幫傳統作風。府城內藥店多,當地有俗語“只只大屋有吃藥飯的人”。吳文藻(其父親為立行生藥店的老板) 回憶文革前還保留有幾十家,東街的立行生、豫盛源、福昌厚、長春生、藤春泰、豫發行、三元信、源吉昌、中發行;北街的立行生、豫盛源、福昌厚、尤盛福;南街的怡行生;西街的大中行、怡大行、公益永、建康等。現在南城街頭依稀可見這些古藥店的痕跡。
電話:0794-7222866 | 地址: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第三工業園區
建昌幫藥業有限公司 | 贛ICP備1700421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