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黃(炆)
Shudihuang
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
【炮制方法】(《江西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8年版))
炆地黃 取生地黃,除去雜質(zhì),大小分開,洗凈,加水浸透后,放入炆藥罐內(nèi),加人清水,上蓋,移至圍灶內(nèi),罐周圍堆滿干糠,點火炆2天,中途加人砂仁、陳皮末拌勻,炆至糠盡灰冷、藥熟汁干時,取出干燥至半干時,入容器內(nèi),用黃酒拌勻,待酒吸盡后,置木甑內(nèi),蒸4~6小時,取出,干燥至半干時,切厚片,干燥。每100kg生地黃,用砂仁、陳皮末各1.5kg,黃酒20kg。
【性狀】 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黏性大。質(zhì)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烏黑色,有光澤。氣微,味甜。無蟲蛀、霉變。
【性味與歸經(jīng)】甘, 微溫。歸肝、腎經(jīng)。
【功能與主治】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用于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nèi)熱消渴,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
【用法與用量】9~15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注意事項】
(1)炆熟地為建昌幫獨特工藝。其工藝取法烹飪。如南方用砂鍋或陶器炆肉類、豆類等清滋補品食物。其特點是以陶器為炊具,文火慢炆,炆制品原湯原味,氣味純真,氣香味厚、滋補力勝。比較單蒸法,煮法或隔水銅鍋燉法有獨到之處。
(2)炆制時要注意火候和壇內(nèi)藥量及水量?;鹆^大,水分太少均易燒焦藥材。藥量過多則易脹破壇肚。
(3)運用輔料砂仁陳皮制熟地,是建幫特色。砂仁、陳皮不宜早下,一般在炆制時加入。
(4)炆制使藥材熟透轉(zhuǎn)黑,再加蒸制則色黑如漆,具有光亮。
(5)熟地貯藏得當一般不霉,如有霉變先兆,應取出洗霉、曬干酒潤后重蒸一次,曬干即可。
【文獻溯源】
1.《本草經(jīng)集注》:“干地黃得清酒良?!?/span>
2.《雷公炮炙論》:“熟地黃勿令犯銅鐵器,令人腎消,并白髭發(fā),男損榮,女損衛(wèi)也”
3.《本草綱目》:“熟地黃近時造法揀取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縮砂仁末在內(nèi),拌勻,柳木甑于瓦鍋內(nèi)蒸令氣透,(曝)干,再以砂仁拌蒸(曝),如此九蒸九(曝),乃止。蓋地黃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竄,合和五臟沖和之氣,歸宿丹田故也?!?/span>
【醫(yī)藥典故】
在唐朝時,有一年黃河中下游瘟疫流行,無數(shù)百姓失去生命,縣太爺來到神農(nóng)山藥王廟祈求神佑,得到了一株根狀的草藥,送藥人將此藥稱為地皇,意思是皇天賜藥,并告訴他神農(nóng)山北草洼有許多這種藥,縣太爺就命人上山采挖,解救了百姓。瘟疫過后,百姓把它引種到自家農(nóng)田里,因為它的顏色發(fā)黃,百姓便把地皇叫成地黃了。明朝名醫(yī)劉文泰在《本草品匯精要》中說生地黃今懷慶者為勝,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建昌幫出品的炆地黃原料均采收于河南道地產(chǎn)區(qū)。
電話:0794-7222866 | 地址: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第三工業(yè)園區(qū)
建昌幫藥業(yè)有限公司 | 贛ICP備17004214號-1